面对同样的惊吓场景,有的人能很快平复情绪,而应激障碍患者却会长时间心跳加速、恐惧不安。大脑扫描结果揭示了背后的真相:经历创伤后,患者的大脑神经回路发生了永久性改变,导致恐惧反应异常敏感。
杏仁核:失控的 “恐惧警报器”
杏仁核是大脑中负责处理恐惧情绪的核心区域。在应激障碍患者的大脑中,杏仁核处于过度活跃状态,如同一个失控的警报器,稍有风吹草动就拉响 “警报”。哪怕只是看到与创伤相关的轻微线索,杏仁核都会迅速启动,引发强烈的恐惧反应,让患者陷入痛苦之中。
前额叶皮层:失灵的 “情绪刹车”
正常情况下,前额叶皮层能帮助我们调节情绪,抑制过度的恐惧反应。但对于应激障碍患者,这一 “情绪刹车” 功能出现了故障。研究显示,他们的前额叶皮层活动减弱,无法有效控制杏仁核的过度兴奋,导致恐惧情绪如脱缰野马,难以平息。
海马体:混乱的 “记忆储存库”
海马体负责记忆的编码与储存。经历创伤后,海马体功能受损,导致患者对创伤记忆的处理出现紊乱。这些混乱的记忆碎片不断在大脑中闪现,进一步刺激杏仁核,形成 “创伤记忆 - 恐惧反应 - 记忆强化” 的恶性循环。
这些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让应激障碍患者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们并非 “玻璃心”,而是大脑的生理变化让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了解这些科学原理,能帮助我们以更理解、更包容的态度对待患者,也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方向。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健康科普信息,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文中如有医疗内容,均是仅供参考的健康科普,请勿类推,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敬请了解;本文所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JXR 2025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