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并非随机 “攻击”,而是对特定人群 “情有独钟”。了解哪些人更容易被这种疾病 “盯上”,能帮助我们提前做好预防,守护健康。
第一类: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共济失调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尤其是遗传性共济失调,如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如果家族中有人患过此类疾病,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会大幅增加。研究显示,近亲结婚家庭中,共济失调的发病率更是普通家庭的数倍。对于这类人群,定期进行基因检测和神经系统检查十分必要。
第二类:脑血管疾病患者
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会直接损伤大脑和小脑组织,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共济失调。据统计,约 30% 的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症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血管状况差,更易因脑血管病变诱发共济失调,需要格外注意控制基础病。
第三类: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的人群
很多人想不到,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汞)、有机溶剂(如苯、甲醛),以及滥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镇静剂),也会增加共济失调的发病风险。从事化工、采矿等职业的工人,若防护措施不到位,有害物质会逐渐侵蚀神经系统,导致共济失调。此外,酗酒人群因酒精长期刺激小脑,同样是高危群体。
无论是遗传因素、基础疾病,还是环境影响,只要属于上述高危人群,都应提高警惕。通过定期体检、改善生活习惯、做好职业防护等措施,降低患病风险,远离共济失调的威胁。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健康科普信息,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文中如有医疗内容,均是仅供参考的健康科普,请勿类推,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敬请了解;本文所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JXR 2025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