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胃痛、心慌又疲惫?焦虑的身体信号,别忽视!

  人的情绪如潮水般起伏,负面情绪与精神心理问题存在隐秘关联。比如:生气时胃疼,背后是“情绪通道”——脑-肠轴在起作用。

  胃肠道内有独立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结构,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紧密相连,构成“情绪专线”。

  不良情绪产生的信号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胃肠道,使肠胃成为易被情绪“牵连”的器官。愤怒、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或长期压力大、过度劳累时,情绪信号经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后,通过脑-肠轴传递到胃肠道,干扰胃肠蠕动和分泌功能。

  可能导致胃肠道肌肉过度收缩引发痉挛、胃酸分泌激增刺激胃黏膜、肾上腺素过量分泌造成胃部血管收缩供血不足等,最终转化为胃痛等胃部不适。

  焦虑引发的10种身体反应

  其实,身体许多常见症状可能是情绪在“捣鬼”,以下10种身体反应常与焦虑相关:

  1.心率加快:

  焦虑时,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跳提速,甚至达正常速度的2-3倍,无实际威胁时过快心跳可能加剧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2.气短:

  心率加快带动呼吸加速,非紧急状态下过度换气打破体内氧与二氧化碳平衡,让人呼吸困难,加重身体不适。

  3.心悸:

  心脏跳动异常剧烈,若伴随胸痛、头晕、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4.持续疲惫感:

  焦虑使体内荷尔蒙水平升高,让人长期处于“高度警惕”状态,过度消耗精力,导致身体持续乏力。

  5.失眠:

  焦虑促使皮质醇、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让人难以放松,且脑海中思绪干扰入睡,降低睡眠质量。

  6.肌肉紧张酸痛:

  肌肉紧张是身体应激反应一部分,许多焦虑症患者会频繁感到脖子、后背或肩膀肌肉发紧、酸痛。

  7.胃部不适:

  焦虑可能引发胃痛、便秘、腹泻、腹胀或消化不良等问题,肠神经系统与大脑“双向沟通”,胃肠受刺激也会影响情绪。

  8.恶心:

  焦虑对消化系统的干扰,可能直接表现为恶心感。

  9.出汗:

  焦虑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使全身汗腺分泌亢进,导致莫名出汗、手心脚心湿冷等现象。

  10.食欲变化:

  短期急性焦虑时,肾上腺素激增抑制食欲;长期慢性焦虑则使皮质醇水平居高不下,干扰食欲调节机制,让人渴望高热量食物。

  身体从不说谎,胃痛、心慌、莫名疲惫等“小毛病”可能是焦虑发出的“求救信号”。若这些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已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到专科医院咨询专业医生。

  应对焦虑症的方法

  当焦虑情绪持续存在、反复发作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可能已发展为焦虑症。面对焦虑症,可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应对: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焦虑症是常见精神心理疾病,专业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若持续焦虑且伴随心悸、失眠等症状超过两周,或已严重干扰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应前往正规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心理科就诊。

  医生会制定合适治疗方案,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焦虑思维模式,学习应对技巧;抗焦虑药物能有效缓解症状,为心理治疗提供基础。

  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可尝试“正念呼吸法”,在安静地方舒适坐下或躺下,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思绪飘走时轻轻拉回。学会“挑战焦虑思维”,当出现负面想法时,通过理性分析打破恶性循环。适当进行“情绪宣泄”,如向家人、朋友倾诉或写日记释放心理压力。

  调整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合理安排饮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坚持适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游泳等,运动时身体分泌内啡肽,能改善情绪,减轻焦虑。

  构建良好的支持系统:

  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能给患者带来强大心理力量。患者可主动向身边人表达需求,获得陪伴和鼓励。也可加入焦虑症患者互助团体,与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分享经验感受,增强战胜焦虑症的信心。

  总之,应对焦虑症需专业帮助、自我调节、生活习惯调整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积极行动,焦虑症可被有效管理和缓解,患者能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JXR 2025 7.8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网站首页 预约挂号 科普文章 就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