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科普文章 > 推拿科 >

中医推拿不是下大力这么简单

杨红宣

  在推拿科的临床接诊中经常遇到这样子的患者,主任你给我找个壮一点医生,推拿时有力气,舍得下大力、主任你教我按哪里,我手劲很大。今天正好看到一篇文章,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少时有自谓中医推拿“高手”者,言自己指力惊人,力透筋骨,其效非凡。我当笑作如是观!经他“过手”的颈肩腰腿痛患者,有人说好,有人说歹。说好者,自述按过多家,均绵软无力,都压不住那份“痛楚”,总觉得“不过瘾”,遇到他了,才是他乡遇知音,久旱逢甘霖,一溜下来甚为“痛快”。说不好者,一下手就呼天喊地,蹙眉拧嘴,大叫:“受不了啊,轻点不行吗”。那位仁兄一面好言安慰:“不痛怎么能有治疗效果呢?”,一面手上加力,大有一副菩萨心肠,屠夫手段!

  这等仁兄在市场上很多,所谓“时势造英雄啊”!在这个推拿市场混乱、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加之患者自身医学知识匮乏的大环境下,这等“仁心”、“仁术”必然能大行于天下。

  试问“高手”你学过医没有?到底是在“治人”还是在“害人”?患者“无知”无可厚非,你若“无知”当人神共愤!!!!

  就是初涉中医的人也都知道, 正确的施用手法、力度才能真正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进而达到平衡阴阳,治愈疾病的目的。清代医家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早已言明“筋喜柔而恶刚”,大力、暴力结果只有两个:一是旧病未愈又添新伤,或是无谓的提高了患者的痛阈,使得患者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这份暴力,说简单点就是对暴力“上瘾”了,到了这个程度,找不找推拿医生已经无所谓了,在他心目中只要力气够大就是“良医”,就能“手到病除”,可悲的是,有些推拿同仁,不明就里,在这些患者面前,或是不敢道出实情,或是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倒让患者“反客为主”,他要大力你就大力,他说那疼你就按那,自觉或不自觉的成为一个“施暴者”。对于患者来说到了这个地步是可悲的!对于医者来说,你还百般迁就着他来,是可耻的!

  从“中医推拿”到“施暴者”这中间的距离有多远?

  《黄帝内经》中将业医者分作上工与下工,对于一个“施暴者”来说,你算是什么“工”呢?我看,连个劣工都谈不上,你按摩一辈子也就是个“力气”的了,更可恨的是你的无知又会害多少人呢?

  临床上,我若是见到一些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前来就诊,一触手“钢板”一块,当你还在给他用手法整体经络调理的时候,他已经极度不耐烦的啷啷了:“这里,是这里痛,用劲,劲小了没有用的”。问问既往诊治经过,他会列举在某某推拿馆,某某人给按过,最后的评价也往往是:“力气大,到位!”我能说什么呢?只能停下手法,给他慢慢解释:您这病这样推拿,路子不对啊,今天或许我用大力气给“推”开了,这块肌肉或许能轻松一阵,明天它就会绷的更紧,您就会更难受啊。明理的人,听完后,反观一下自身,确实是这个理,确实是越按摩越难受,不明理的人呢,还以为你是忽悠他,舍不得使劲。不过,真能做到松沉劲,病人也会感觉特透!

  我写这篇东西,切题在推拿的手法上,落点一个“柔”字。也许诸君看了半天,还觉得我离题千里,不着边际。刘力红在《思考中医》第四章治病法要中谈到”识病机“时援引《皇汉医学》里的一句话:“夫察机要和者,似迂而反捷。此贤者之所得,愚者之所失”,搞伤寒者,搞内科的要在病机上下功夫去寻求,才能窥得医道之本,临证处方才能永立不败!那么我们搞推拿的呢?特别是搞中医推拿,我们的本是什么呢?手法,手法,以手演绎法,这个法在我们心中。中医内科有:理、法、方、药四个层面,同样的 我们推拿也要讲“理”,这个“理”依旧是中医精髓之理,依旧是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中寻,而后在心中定“法”,在手下演绎其“法”。

  尝有同仁言及某某人手法如何好,在其看来就是一个表面的“技巧”问题,或轻快、或干脆利落,或沉绵深透。不错,这些都是技术层面所能达到的“象”,可以追求但只追求这些则不行。脱离了“体”(中医思想,辨证论治就是“体”)的“用”(手法风格),是无用的。再好的“手法”,练习得再精美绝伦、再炫耀飞扬。不能正确的施治,又练来何用呢?所以, 精研医理,抱住辨证论治的根本不放,由此出发进而心悟手法之精要,勤加练习。体现自我的风格,才是“似迂而反捷”的正路。

  前者,我说的那位“高手”,就是忽视中医理论学习,且乱施“手法”的典型!我曾经尝试跟他谈谈对辨证的看法,他一脸的不屑说:“书上的东西,脱离实际,还是平时加紧练功,增强指力靠的住些……”话不投机半句多,我无语了!到底是理论脱离实际,还是你脱离理论呢?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吗:你不尊重知识,知识也不会垂青你.看着您每天施行"仁心仁术",想着这些病人最后的归宿,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

  对中医学理错误的认识,必然导致错位的手法认知,错误的手法必然在病人身上贻害无穷!

  “不破则不立”。前面谈了许多忽视中医学理的危害,也谈了"暴力"推拿的流弊。现在该将话题引入正题,说说"柔"在推拿中的意义了。我们来看看“柔”这个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有一个五行属性是“木”。木曰曲直,这个“曲直”,讲的是木的生长方式,不是强悍的,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蛮道,和另外的特性——“深透能力”。黄山迎客松,植根系于悬崖峭壁之上,不正是木之根系曲直,化石为壤的深透力量使然吗!五行之中金最至坚至硬,以金克石,石必留痕,但久而久之,金也会磨损殆尽。我们反观“木”,它非但不磨损还生化不息,日见茁壮了。这说明什么呢?我们的推拿劲道,要向哪个方向练呢?是向无坚不摧的方向发展吗? 一个”柔“字,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为推拿者当深思.........

  我十分尊敬的一位业内前辈,他就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了“柔”。人们说他的推拿为“太极推拿”,可想而知他的手法意旨是从太极拳中衍化而出。久闻大名后,我曾经跑去看了一次,说实在的这有点偷师的味道!只是远远的看着,不提问,只作观察。太极拳我没有系统练过,但知道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和我们推拿的动作要领是一致的—— 沉肩坠肘松腕、力源于腰,虽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相当的难!很多推拿者一上手,就不知不觉夹紧肩膀,高扬肘部,手腕也不灵活,应力全在掌上了。为何?关键还是后天的“拙力”在发挥作用,那种通过太极拳修炼后”节节贯通,力源于腰“的巧劲用不了。

  观这位前辈推拿,动作不大,速度很匀(不是慢,是匀),提按之间似乎在等着什么似的。但以我当时的眼力,真还看不出什么门道,甚至还有些失望!就这啊,没什么特别的啊,不就是慢些吗,暗着用力吧!嗯,我也会了。

  “老师傅,我昨天踢球闪了腰,您帮我推推吧”,“行啊,先给我看看舌头”

  查完舌象,我就爬在治疗床上了。虽然看不见,但也能感觉到他大致用了,点、揉、滚、按等几种手法。我很细心的体会,渐渐的,我终于明白他在等什么了,在等我的呼吸,比如按法,当我吸气时,他决计不深入,只有呼气时候才一点点的喂力,而且绝对不是暴力,是一种绵沉淳厚的力,几个呼吸循环后,局部有明显的热胀感,这突然让我想到太极拳中的几句口诀”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厘毫,谬以千里.........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

  看看现在的推拿者有几个能明白舍己从人的道理,人之生命皆因气机使然,每个人的气机不同,最明显的就表现在呼吸的节律上,呼气时候肌肉放松,这么简明的道理,那个不知道呢?虽然我没有问,但心中已然清楚,这是太极拳”听劲“在中医手法上完美应用。避实就虚,因势利导,自己才会省力,他人才会受力!如果你触觉迟钝,根本感觉不到手下肌肉微毫变化,不知道随迎开合之道,一味以自己的节奏代替他人的节奏,岂不是犯了主观先入之过!

  手法引申讲解(建议专业人士阅读)

  推拿手法应讲求一个"柔"字,柔和深透,柔而不轻,透而不滞,方为手法之大成。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中,不能等同于正骨手法,但就算正统的正骨手法,也同样要求一个,(巧)字,同样不能用蛮力,手法者,使病人不知其苦,这句话我们每一个推拿医生,应牢记于心。

  推拿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其理论思想也应该源于中医,推拿医生必须掌握丰富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并用中医学思想指导临床实践。脏腑学说认为,肝主筋,而肝为刚脏,喜柔而恶刚。当手法操作与筋肉之上或筋骨之间之时,切不可用暴力,以免损筋伤肝。尤其是对于那些女性患者,女子以肝为先天,因为肝主藏血,故此当一个推拿医生,为女性患者们施术之时,千万切记怜香惜玉,不要忘乎所以的暴力对待,让病人在不知不觉中,身受重伤,全然不知,还对大夫心存感激。我们为医者,即使不能做苍生大医,也不能抛弃良心,闭着眼睛做人!

  文中提出来的几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推拿医生认真对待。推拿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医疗方法,具有脑力和体力两者双重结合的高级劳动性质,因此这对于一个推拿医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好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而且要精通经络巡行,把握脏腑生克关系,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的古训,是我们应该永远遵奉的信条。

  以下,论述刚性推拿手法的力学剖析

  推拿手法贵在刚柔相济。何为柔,何为刚?张景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 困人,……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 能去病,而适以增害。"《医宗金鉴》:"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 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矣……。"并指明:"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 称为手法也。"赵学敏:"推拿要识虚实,揉拉在缓而不痛。" 这些话都很有力地揭示了推拿的手法用力技巧。

  多重因素的综合决定了刚性和柔性的多少, 我们可以将刚性较多的手法称为"偏刚"手法, 常用的有按法、点法、拿法、踩跷法、一指禅推法、拍法、叩法、击法、拨法等。"偏刚" 之中又有刚柔之分,以施力点的刚性而言,肘按为刚中之刚,全掌按为刚中之柔;以施力点 面积大小而言,指按法与掌按法相比,力度相等的情况下,指按为刚中之刚,掌按为刚中之 柔;以施力的轻重而言,击法与叩法相比,击为刚中之刚,"叩为轻击",为刚中之柔;以作用深浅而言,拨法与按法相比,拨法着力更深,为刚中之刚,按法为刚中之柔。以下称之为“刚性手法”。

  "刚"既深透所需,也副作用之源。

  与柔力相对,刚的来源之一是均匀之相对性。如,髆法、揉法属较柔手法,均由轻柔缓和的 腕臂摆动带动掌部,将力量输送到皮下组织。整体上看,其多次重复的来回摆动要求缓而均 匀;此即柔的一面;但对于每一次摆动而言,并非绝对均匀,而是来轻去重。(如髆法*作 就是"腕关节伸展时向内滚动约40°左右,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滚动约80°左右")。这种" 来轻去重"的相对均匀动作,就是构成手法柔中带刚的一种基础,而柔中带有适度的刚性, 才能使手法达到柔而深透的要求。

  同样,刚也与施力路线的直接与短程有关。进一步看,揉法是旋转摆动,髆法是腕部 屈伸摆动(属直线摆动),因此一般情况下髆法比揉法,带有相对更多的刚性,手法上也就更为深透。

  此外,刚的要素还包括施力的速度的快捷、施力面积的集中、施力的重度、作用部位的深入 施力点的刚性等多重因素有关。

  刚性的多少决定了渗透作用的强弱。

  刚性又是副作用之根源。如扳法,在推拿手法中最难掌握、最易出危险,其原因就在于该法 *作末期有一快速的、施力略有加大的极小幅度旋转,此即为刚性,若施治略有闪失就很容 易出现过度的刚性,导致颈部损伤。又如击法*作时手腕挺直,去除带柔性的弹力,故属刚性手法,若用力过度,也易出现过度刚性,因此年老体弱、心脏病患者不可使用。相反, 属柔性手法范畴的摩法、抚法则少有致险的可能。

  都晓得刚柔相济,那么刚应几分,柔该多少呢?实际运用当中刚柔各几成是要随机相应调整变换的,但在推拿上有个总体格局是不应变的,那就是内刚而外柔,内之刚使力度深透有了保障,外之柔则使病人不知其苦且产生肌肉被动拮抗的机会大大降低,对施术者也有个好处就是外之柔可以使其对手下力度大小方向以及患者的反应有了比较清楚的感觉和把握,此点类似推手中的听劲道理。

  凡事就是这样,强调其一就会偏废其二。在过于强调了柔的问题的同时很容易使人陷入柔而无力、柔而轻浮的误区。实际上做推拿本身是术者肌肉的收缩作用,肌纤维必然发生紧张从而向外施力,这时若术者内心努力则很容易使肌肉收缩过度,产生了过刚的蛮力暴力;因而关键就在于施力者施力的时候是否自我感觉到肌肉的紧张,如不觉紧张,患者又不知所苦,身上相应的经络穴位却有热胀酸麻等八处出现,这才真正达到对医患双方均有利无害的结果。 术者一方面要求自身完成操作,另一方面体察自身是否紧张僵硬,当这一对矛盾得到和谐处理和支配时就会对外作用出刚柔相济、外柔内刚的力度来了。

  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可并不轻松。因为这完全是用力技巧的问题,涉及到人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和调控能力,涉及到诸多反射弧(习惯)的建立过程,不经过一番苦练积累是不成真功夫的。xb

网站首页 预约挂号 健康科普 就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