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重度抑郁女生被医生建议断亲”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的广泛热议。
据悉,2022年初,利用寒假学生回乡过年的契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开展了一项调查,收集了大量问卷数据。结果显示,在90后、00后群体里,“断亲”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近几年,“断亲”在社交媒体上被频繁提及。它通常指懒于、疏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交往,简单来说就是基本不走亲戚。
很多人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讲述自己的经历,他们不愿忍受在家族里被催婚、被攀比,有人甚至选择与亲生父母断绝来往。而这一现象的背后,不仅包含着年轻一代对亲戚关系的重新审视和定义,还隐藏着更复杂的原生家庭困境。
1991年出生的女生小怪(化名)就是“断亲”队伍中的一员。对她来说,在30岁之后,选择断亲的决定性瞬间,可能只是因为“到可承受的极限了”。
2022年7月的某天,她拿起手机,平静地找出亲戚们的微信头像,挨个删除,再打开通讯录,将号码也拉黑。
当时,小怪正经历重度抑郁,偶然看到一扇窗户,就有跳下去的冲动。上一秒还在喝水,很开心地听音乐,下一秒可能哭得撕心裂肺。
医生建议她,可以先和家庭做物理隔绝,那是刺激她的诱因。把亲人的联系方式都删除后,小怪觉得“世界都安静了”。
在这之前,她经历了一场漫长、残酷的亲情崩塌。拉黑所有亲人后,小怪连过年也没有回家。冷静下来后,她说服自己将亲人看作一种和领导、同事一样的社会关系,只要对他们不抱有期待,就不会有痛苦。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个时候,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持系统,家人及亲朋好友的态度对患者病情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面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应该如何做呢?
1. 鼓励患者积极就医
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接受规范系统的治疗,多数抑郁症患者都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患者畏惧抑郁症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
所以,家属可以陪同患者了解抑郁症相关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就医。同时,家属应该注意时常监督患者按医嘱服药,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2. 理解患者,悉心陪伴
抑郁症不是矫情、想太多,家属要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理解并接受他们,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内心想法,增加患者对你的信任感。
但注意陪伴不是说教,不要对患者这样做:
批判或指责
错误表达:“凡是想开点,你这样想不对,别总钻牛角尖”。
把自己的意念强加给对方
错误表达:“你就是太闲了,你必须要去工作/考试/运动等。”
评价对方
错误表达:“你就是矫情,我们那个年代更痛苦也没这种病。”
给对方压力
错误表达:“我们活着都是为了你,你整天这样消沉难过对得起关心你的人吗?”
3. 保持关注,预防自杀
自杀是抑郁症患者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尤其是重度抑郁症,自杀的风险更高。但一般来说,患者在自杀前都会发出各种各样的信号。
比如偶然说出“不想活着,想死”这样的话,出现偷藏过多的药、找菜刀和绳索、整理照片和信件、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送给别人等行为,这都是十分危险的状态。
所以,家属平时注意多观察患者,一旦发现异样应及时带患者就医,同时应该把家里的刀具和绳索等危险物品收好,尽可能不要让患者自己一个人独处。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实现优势互补,科学治疗焦虑、抑郁、神经性厌食症等精神心理类疾病,守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