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下午,在我院活动室内,总会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里正在举行的,是已成为科室优良传统的“病房卫生标兵表彰大会”。这一活动并非一时之举,而是我院精神科长期坚持、旨在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社会功能康复的品牌举措之一,至今已持续开展多年,收获了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常态化评比,营造康复新氛围
走进综合病房,整洁的床铺、有序的物品摆放、明亮的地面环境,无不透露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气息。这背后,正是“卫生标兵”评比活动所激发的内生动力。科室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由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及患者代表组成考评小组,每周对各个病房的整洁度、个人物品规整、床铺整理等进行综合考评。
“我们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病房看起来干净。”精神科韩冬梅主任在采访中强调,“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这种结构化、有反馈的日常任务训练,帮助患者重建生活秩序感,恢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是他们迈向康复,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至关重要的一步。”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患者展现崭新面貌
表彰大会的持续开展,极大地激发了患者的参与热情。许多患者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整理内务,甚至相互监督、提醒。在本次表彰会上,多位“卫生标兵”患者神采奕奕地走上台,从科室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和精心准备的小礼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
“以前在家里都不怎么爱收拾,现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被子叠好,东西摆齐。”一位连续多次获奖的患者分享道,“感觉生活有了规律,心里也亮堂了。医生护士们都夸我,我特别有干劲!” 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活动最直接的成效——帮助患者重拾自信与价值感。
家属反响热烈,共建支持性环境
活动的积极影响也延伸到了患者家庭。许多前来探视的家属看到亲人的变化,感到惊喜又欣慰。“我简直不敢相信,他在这能把自己和房间收拾得这么利索。”一位患者家属动情地说,“这不仅是卫生习惯的改变,更是他精神状态好转的最好证明。感谢医院这么用心,用这种实实在在的方法帮助他恢复。我们做家属的,也更加有信心了!”
这种来自家庭的正面反馈,与医院的康复努力形成了良性互动,共同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充满鼓励与支持的治疗环境。
“卫生标兵”表彰大会作为一项成功的康复实践,已经成为了科室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将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优化评选机制,丰富活动形式。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品牌活动,向社会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精神卫生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关注的不只是症状的消除,更是患者社会功能的全面重建。让每一位患者有尊严、有能力地生活,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持之以恒,方能润物无声。我院精神科将持续以“卫生标兵”表彰等特色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康复服务内涵,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真正为患者铺就一条从医院通往社会的温暖康复之路。